9月24日,在国家发改委、网信办、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发布了《北斗应用十大领域典型场景及案例集(2025年)》,南京市推荐的“北斗赋能农机作业”“北斗定位助力林场救灾”“北斗+存量无人机精准监管应用”3个案例入选并现场发布。
在农业领域,“北斗赋能农机作业”大显身手。据了解,江苏北斗农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并建设的“六合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平台”,以“管服一体化”为核心,在管理端依托北斗提供的实时农机位置与作业轨迹数据,通过农机分布监控、作业监测图、作业统计报表等功能模块,实现亩均种植成本降低约100元,农机闲置率下降40%。在服务端面向服务组织、生产主体、农资供销单位等社会化服务参与者,利用北斗支撑的精准作业信息记录与时空数据,提供线上作业调度、供需信息发布与匹配等服务,累计推广终端1000余台套,服务260余万亩。
“截至目前,通过数字平台促成交易900余单,带动合作社服务面积增长30%(达8万亩),社区服务增收超20万元/年。”江苏北斗农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江苏星宇芯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头盔式北斗通信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林草行业,通过北斗定位助力林场救灾。该系统采用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一体化短报文模组以及天线,全面增强抗干扰能力和定位精度,水平定位精度≤5米,短报文通信成功率超过95%。
值得关注的是,该系统搭载“天应北斗”App及“星地物联”小程序,为用户提供基于北斗导航的位置服务、导航服务、轨迹追踪服务,支持一键SOS报警、一键报平安及落水检测,救援效率提高30%,有效保障作业人员安全。截至2025年7月底,该案例已在我国部分林场开展规模应用,累计推广“北斗+林场救灾”头盔式北斗通信定位系统1028台套,实现174.6万元销售收入。
“北斗+存量无人机精准监管”案例则应用于火热的低空领域。南京空地数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江苏君立华域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存量无人机的识别信息报送、监管方面的痛点,实现无人机秒级识别与航迹可视场景应用,兼容95%以上市面机型,单架合规成本降低90%以上,零改装即实现“一机一码”实时监管。
“单架无人机3秒内身份锁定,定位误差≤3米等功能,北斗终端4G保证99%在线率,飞行计划审核效率提升90%以上,日均起降量提升3倍。”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云端平台可直接复制至物流、巡检、安防等全场景,为低空经济规模化、合规化发展提供可复制模板。截至今年7月,在已注册备案的3000余套存量无人机中,累计推广200套。
2024年10月,南京市成功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试点实施以来,我市抢抓北斗规模应用及试点城市建设难得契机,面向大众消费、工业制造和融合创新三大领域,聚焦低空经济、共享出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电网、工业互联网、先进通信等细分方向,持续筑牢韧性更强的北斗产业基础,加快建设覆盖更广的北斗基础设施,提升大众消费领域的北斗应用渗透,加速工业制造领域的北斗行业赋能,挖掘北斗融合创新应用潜力,全市北斗规模应用能级水平显著提升。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