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3年完成项目总额近3亿元,软件谷企业“云上筋斗”聚焦低空安防市场

发布时间:2024-10-18

火爆热烈的嘉年华、绚丽多彩的灯光音乐、激情跃动的人群……这样的时刻,也是空中无人机及手机拍摄视频的高峰期,然而,无人机不是想飞就能飞。今年初,《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施行,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已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阶段。

“为期8天的啤酒嘉年华,我们捕获‘黑飞’无人机29架,共195架次,我们的设备为此启动反制功能104次,同步定位‘黑手’位置,协助警方进行查处,保障活动顺利进行。”日前,回忆起今夏为省内一场嘉年华的“护航”,云上筋斗(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鑫洋告诉记者,“随着无人机数量的激增,低空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误伤他人、侵犯个人隐私、扰乱航空秩序甚至危及国家安全等问题层出不穷,云上筋斗正在争当低空防务领域的抢跑者、领跑者。”

2018年本科毕业后,郭鑫洋敏锐捕捉到无人机非法飞行问题的严重性,低空安防市场因而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决定投身该行业。“贴近市场需求,才能明确产品研发的核心导向。”2021年,郭鑫洋从北京前往南京,在软件谷南园创立了云上筋斗,专注无人机反制产品、低空监管系统的研发和市场化。聚集毕业于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低空防务领域科技人才,云上筋斗正式抢跑“飞起来”的新赛道。

3年时间,云上筋斗已推出低空无人机监管系统和无人机反制产品系列,涵盖便携式、固定式、车载式等创新技术产品,能够精准识别并有效干扰未经授权的无人机信号,实时为低空飞行工作保驾护航,相当于给无人机用上了“紧箍咒”。凭借在低空防务领域的技术能力,公司短短时间即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已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郭鑫洋透露,2024年,公司营收有望达到去年的3倍以上。

带着自己的核心产品,找到最有需求的“甲方”,云上筋斗频繁亮相于军博会、公安警博会等行业展会。便携式无人机察打枪、手持干扰枪,车载式无人机防御系统可对飞手和无人机进行定位及移动打击,掌握黑白名单……针对性极强的产品“吸睛率”超高,快速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产品遍布边防、人防、司法公安、能源、重大安保场所等场景。

公司先后完成了中亚峰会、博鳌亚洲论坛、杭州亚运会等多个重大活动的低空保障项目建设,及多地智慧低空安防、智慧监狱低空防御等多个建设项目,累计项目总额近3亿元。去年,公司的低空无人机防御系统项目荣获省人社厅颁发的江苏省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一等奖。在中国(南京)软件谷,云上筋斗不仅拥有园区提供的广阔空域,用于进行产品测试,还享受到了多项便利的人才服务。

“一架小小的无人机,在天上飞一下拍点视频和照片,看上去似乎无可厚非,但在哪儿飞、拍什么、对拍摄对象和空域是否有影响、是否存在侵权和违法?种种细节问题恐怕很多人都没考虑过。”郭鑫洋介绍,9月11日晚,天津滨海机场因无人机干扰,导致航班大面积无法起降,造成航班延误29架次,取消8架次,32架次备降外场,3000余名旅客出行受到影响,直至次日凌晨才恢复正常。类似的因无人机引发的“事故”越发频繁地出现,更需要给它们用上“紧箍咒”。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开启了这一数万亿级市场规模的新赛道。而云上筋斗所在的南京,正致力于打造“低空之城”,目标是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低空经济主要分为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及综合服务4个方向,其中“低空保障”赛道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郭鑫洋却信心十足地说:“低空安全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其未来繁荣程度将远超我们的想象,云上筋斗在‘抢跑’上占有了先机,更会努力在‘领跑’上担纲向强。”

眼下,在不断提升“紧箍咒”类产品质效的同时,云上筋斗正全力推出远程识别系列产品,相当于是未来的“火眼金睛”,它不仅可以接收未来天上所有飞行器对地面的信息应答,还可以实时接收到飞行监视数据,将成为低空经济的“新基建”设施。

郭鑫洋说:“在低空经济这片广阔的蓝天中,云上筋斗希望成为一朵‘起航’的筋斗云,为南京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带来‘蹦极跳’。”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