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现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四化”同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着力推进南京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和城乡全面融合,把广大乡村建设成为现代化南京的亮点和底色,成为“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重要支撑,探索东部地区特大城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南京实践。
二、行动目标
到2022年南京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保持全省前列。
——都市现代农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全市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更加强劲,重要农产品生产更加稳定,特色产业品质效益显著提升,基本形成资源集约、绿色科技、优质高效、功能多元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都市乡村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空间开发保护机制基本健全,城乡基础设施、文化服务基本实现共建共享,城乡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体系基本建立。
——长三角地区最洁净美丽乡村基本建成。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提升,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有效,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累计建成功能完善、内涵丰富、特色明显的美丽宜居乡村2000个左右。
——“三治”融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公共治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初步构建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实现共同提升。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民素质有效提升,农民精神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有效,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基本实现。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
1.高水平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发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120万亩左右。建设提升优良食味稻米基地、水产健康养殖基地和高效绿色蔬果基地,提高生猪养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粮油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特色产业机械化生产。加大“滴滴农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推广力度。
2.高标准打造农业科创“策源地”。推动国家农高区和农创园错位联动发展,支持国家农高区创设国家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国家农创园加大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引进力度。加强产学研精准对接平台和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现代种业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化推进力度,支持开展地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3.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加快推动各类要素向41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集中。支持高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江宁、高淳、六合、溧水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示范带动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发展。进一步完善“农园通”市级农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
4.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整区推进,建立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等回收、处理和利用体系。推进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工作,到2022年全面完成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发展方式,建设20个规模以上“绿色银行”,探索培育林禽等复合经营模式和稻鸭、稻虾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5.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加快培育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力提升“食礼秦淮”“金陵味稻”等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扶持南京盐水鸭等品牌。着力培育六合蔬菜、高淳蟹虾、溧水“五莓(梅)”、江宁花卉园艺、浦口苗木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宁”字号农业品牌竞争力。
6.推进乡村都市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新组团,推进星级乡村民宿发展。培育一批示范农业龙头企业,提升浦口、六合、溧水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创建一批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点,培育一批农业电商主体。到2022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1800亿元,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50亿元。
(二)优化村庄发展布局,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
7.提升村庄规划建设水平。按照“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总体空间布局,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镇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2020年全面完成村庄类别划定,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统筹安排乡村地区各类空间和设施布局,逐步实现全域管控。
8.提升乡村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耕地质量提升和受污染耕地治理,深入实施农药化肥“两减”工程,高标准打造沿江五公里“两无化”基地。严格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制度,高质量建设长江江豚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持续开展村庄道路绿化。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治理,2020年农村地区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9.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逐步实现所有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连接道路全面达到硬质化等级公路标准,到2022年农村公路现代化治理体系基本建成。持续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推进应急水源地建设。推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和电力设施提档升级,到2022年基本实现行政村5G网络覆盖。
10.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农家书屋建设水平,全力提升农村居民“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水平,持续推动优质文化服务向农村地区覆盖延伸,定期组织城市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送文化下乡。
(三)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探索率先基本实现乡村环境治理现代化
11.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农村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自然村全覆盖,加快六合垃圾焚烧厂、溧水天山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建设。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2年基本实现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组织开展户厕改造“回头看”,推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巩固“美丽庭院”创建成果。
12.推进全域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以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主要内容,以六合、高淳为重点,每年建设美丽宜居村400个左右。加快培育一批“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13.建立农村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运行管护机制,完善镇街综合管护、村级自行管护、专业化第三方管护互为补充的长效管护模式。健全财政、集体、村民、社会多方筹资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信用体系,规范农村居民文明行为。
(四)增进农村居民福祉,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民生活现代化
14.全面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村“双创”基地和“星创天地”建设,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广“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让小农户共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到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000元。
15.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深入实施“万企联万村”行动,加快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支持村集体盘活各类集体资产,开展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的综合社建设试点,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村社分账。深入开展经济欠发达村挂钩帮扶,以“三房一棚”(门面房、标准厂房、民宿客房、钢架大棚)为主,做实做强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统一实行平台化交易。
16.完善长效帮扶机制。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精准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教育资助、急重病灾救助、危房改造补助,稳步推进扶贫对象更高水平的“两不愁、三保障”。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持续深化产业扶贫,市级项目重点向六合、高淳倾斜。加快构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将存在返贫风险的对象纳入帮扶范围。
17.着力提升农民素质。每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1万人次。推进农民学历教育,鼓励农民接受职业教育,鼓励学校和相关企业按照现代学徒制模式开展乡土人才培养培训。加快推进初、中级乡土人才职称评审相关工作。
18.改善农民精神面貌。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等平台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建设。深化乡村移风易俗,推动行政村建立红白理事会并常态化运转。加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五)构建“三治”融合体系,探索率先基本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19.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加强基层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持续开展村书记“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推动村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试点开展村书记专职化管理。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开展“新时代先锋”行动,建设高素质基层带头人队伍。加强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农村“一站式”便民服务新模式。
20.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支持试点成立乡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实行村级公共事务事项全程委托代办机制。深入推进镇街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力度。加强农民身边道德典型选树和宣传,探索建立村民诚信档案和褒扬惩戒措施。
21.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落实区级领导干部和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定期下基层接访制度。加强镇街、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深化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农机、渔业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六)深化城乡互动融合,探索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22.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推动溧水、高淳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围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科技成果入乡机制、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23.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和区域内城乡教师常态化交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和救助制度。强化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财政保障,稳步提升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工资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互助式养老,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基础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24.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研究落实“第二轮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具体实施方案,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各区、各板块新编区、镇街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探索“点状供地”试点,逐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进一步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及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实施规模。
25.推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进一步健全积分落户和居住证制度,探索建立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机制。推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政策向农村基层一线倾斜。鼓励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单位同意离岗创业,在郊区发展乡村产业。继续开展青年大学生高素质农民学费补贴。
26.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农业农村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调整财政支农政策体系,保持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扩大抵质押物范围。持续落实市级融资担保支持“三农”发展奖补政策,提高“金陵惠农贷”的覆盖面和贷款规模,到2022年累计发放贷款70亿元。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扩大“农业保险贷”试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由各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完善“市抓统筹、区负总责、镇街落实、村组联动”工作机制。健全各级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加强引领示范。在全市范围内选取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镇街,开展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全市面上工作展开。
(三)加强联动协调。各涉农区要担负起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市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联动,推动出台一批重要政策措施,健全政策体系。加强与在宁涉农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
(四)加强考核推进。进一步完善全市郊区镇街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将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内容融入指标体系,加强考核测评结果运用,将其作为项目安排、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各相关部门和各区工作进展,并对结果进行通报。
附件:1.南京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
2.2020年南京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任务
附件1
南京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
序号 | 类别 | 主要指标 | 2022年目标任务 | 责任部门 |
1 | 一、产业兴旺 | 粮食自给率 | 稳定在30%左右 | 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各相关区 |
2 | 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 | 75%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3 | 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 | 100%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4 | 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 | 90%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5 | 农业机械化水平 | 92.5%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6 | 设施农业占比 | 22.5%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7 | 高标准农田比重 | 88%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8 | 农业科创中心建设 | 初步建成2个国家级 | 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各相关区 | |
9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73% | 市科技局,各相关区 | |
10 |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 99%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11 | 农业信息化覆盖率 | 72%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12 | 一、产业兴旺 | 农业园区比重 | 65%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13 | 休闲农业综合收入 | 120亿元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14 | 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累计210家、350家、200家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15 | 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 累计70家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16 | 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配给率 | ≥5% | 市规划资源局,各相关区 | |
17 | 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保险覆盖率 | 90%以上 | 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18 | 二、生态宜居 |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行政村占比 | 100% | 市城管局,各相关区 |
19 | 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自然村占比 | 93% | 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各相关区 | |
20 | 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 | 不低于99.9% | 市卫健委,各相关区 | |
21 | 美丽乡村宜居村建设 | 每年400个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22 | 培育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 累计50个 | 市农业农村局,市建委,各相关区 | |
23 | 村庄绿化覆盖率 | 30% | 市绿化园林局,各相关区 | |
24 | 农村主要经济节点“四好农村路”服务保障率 | 100% | 市交通局,各相关区 | |
25 | 二、生态宜居 | 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 | 95% | 市交通局,各相关区 |
26 | 农村供水入户率 | 100% | 市水务局,各相关区 | |
27 | 光纤到户覆盖率 | 100% | 市工信局,各相关区 | |
28 | 涉农区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 | 75% | 市生态环境局,各相关区 | |
29 | 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量 | 较2015年削减25%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30 | 主要农作物化学农药施用量 | 较2015年削减20%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31 | 规模以上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和规模养殖场治理率 | 均100%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32 | 三、乡风文明 | 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 | 80% | 市委宣传部,各相关区 |
33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覆盖率 | 100% | 市委宣传部,各相关区 | |
34 | 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 100% | 市文旅局,各相关区 | |
35 |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 90% | 市教育局,各相关区 | |
36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100% | 市教育局,各相关区 | |
37 | 四、治理有效 | 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率 | 100% | 市民政局,各相关区 |
38 | 群众安全感 | 保持在95%以上 | 市委政法委,各相关区 | |
39 | 农村社区网格化治理覆盖率 | 100% | 市委政法委,各相关区 | |
40 |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比例 | 90% | 市委组织部,各相关区 | |
41 | 农村社区、行政村法律顾问覆盖率 | 100% | 市司法局,各相关区 | |
42 | 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覆盖率 | 100% | 市司法局,各相关区 | |
43 | 集体经济强村占比 | 65%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44 | 五、生活富裕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 高于城镇居民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45 | 高素质农民培训 | 每年1万人次 | 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区 | |
46 | 培养“三带”乡土人才 | 累计500名 | 市委组织部,各相关区 | |
47 | 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 | 100% | 市卫健委,各相关区 | |
48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标准 | 100元 | 市卫健委,各相关区 | |
49 | 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 70% | 市医保局,各相关区 | |
50 | 农村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 | 98% | 市民政局,各相关区 |
附件2
2020年南京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任务
序号 | 2020年目标任务 | 责任部门 |
1 |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01万亩,粮食总产量18.9亿斤,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20万亩。 | 市农业农村局 |
2 | 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达65%。 | 市农业农村局 |
3 | 改、扩(新)建存栏万头以上标准化猪场5个以上,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95%。 | 市农业农村局 |
4 | 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达98%以上。 | 市农业农村局 |
5 | 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占比达79%以上。 | 市农业农村局 |
6 | 设施农业占比达22.5%。 | 市农业农村局 |
7 | 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0.5%。 | 市农业农村局 |
8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1%。 | 市科技局 |
9 | 国家农高区集聚科技型企业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7家以上,涉农企业超过400家。举办全国“双创”博览会等高层次会展活动10场以上。 国家农创园累计签约农业院士10位,高科技农业企业近200家,落地高水平基金15.5亿元,高价值联盟平台15个。举办两周年招商签约大会等系列活动10场以上。 | 市科技局 市农业农村局 |
10 | 引领型特色产业示范园建设较2018年新增2个,农业园区比重达60%。 | 市农业农村局 |
11 |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5%。 | 市农业农村局 |
12 | 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7%。 | 市农业农村局 |
13 | 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0亿元。 | 市农业农村局 |
14 | 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0家,示范家庭农场281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70家。 | 市农业农村局 |
15 | 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6家。 | 市农业农村局 |
16 | 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00个以上,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0%。 | 市水务局 市生态环境局 |
17 | 自然村生活垃圾分类比例达9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 市城管局 |
18 | 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9%。 | 市卫健委 |
19 | 新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28个,累计达111个。 | 市农业农村局 |
20 |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自然村)400个以上。 | 市农业农村局 |
21 | 全面完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任务,积极开展面上创建,累计培育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5个左右。 | 市农业农村局 市建委 |
22 | 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9%。 | 市绿化园林局 |
23 | 完成农村道路绿化600公里,累计完成2000公里。 | 市农业农村局 市绿化园林局 |
24 | 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456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全市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95%以上,年底前印发市级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 市交通局 |
25 | 完成农村河道轮浚土方任务2000万方以上。 | 市水务局 市农业农村局 |
26 | 农村地区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 市水务局 市农业农村局 |
27 | 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 | 市生态环境局 |
28 | 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减少23%,化学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削减18%。 | 市农业农村局 |
29 | 规模以上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和规模养殖场治理率力争实现100%。 | 市农业农村局 |
30 | 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70%。 | 市委宣传部 |
31 | 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 市文旅局 |
32 | 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 | 市民政局 |
33 | 农村社区网格化治理覆盖率达100%。 | 市委政法委 |
34 |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比例达70%。 | 市委组织部 |
35 | 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覆盖率达100%。 | 市司法局 |
36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 | 市农业农村局 |
37 | 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85%。 | 市教育局 |
38 | 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62%。 | 市农业农村局 |
39 | 建设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3个。 | 市卫健委 |
40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100元。 | 市卫健委 |
41 | 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0%。 | 市医保局 |
42 | 农村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5%。 | 市民政局 |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2020年10月13日印发